当前位置: 首页他山之石 丨 正文

上海财经大学“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信息来源: Original 发布日期: 2015-09-29 浏览次数:

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要求,按照学校“创建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发展定位、“一流三化”建设框架和“内涵发展”建设方针的战略部署,制定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国际国内形势、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相联。做好“十二五”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国际上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显著增多。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互联网传播的大众化、媒体化、数字化趋势更加凸显。从党内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肩负着艰巨、复杂、繁重的任务,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站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高度,站在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根本事业。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大学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高地,是新知识新思想新科技诞生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家园。复校以后,我校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校园文明程度和师生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尤其是1993年以来,我校已连续16年、8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全校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各院(系)、各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平衡,教职工理论学习的实效性还不够理想,师德师风建设还缺少抓手,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对新闻媒体的机制还不健全,校报的时效性还较差,网络宣传与管理还亟待加强。所有这些,与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和师生员工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切实做好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学校实际、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师生员工,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科学制度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按照学校“创建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发展定位、“一流三化”建设框架和“内涵发展”建设方针的战略部署,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上作出新贡献,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学校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凝聚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上开创新局面,在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学校品牌形象上迈出新步伐,不断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和师生文明素质,努力建设博雅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
三、“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宣传研究
“十二五”期间,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我校要更加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宣传研究,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为促进我校改革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点面结合,理论学习重实效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校师生员工。通过举办学习会、座谈会、研讨会、“上财论坛”等多种形式,组织好多层次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领会和把握,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尽快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党委中心组学习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职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提高领导班子领导水平和治校能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我校党委中心组要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为核心内容,落实和完善《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发(2010)1号文件]。党委中心组学习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报告、学习研讨、外出考察等形式进行,坚持把学习活动与专题学习、专题调研、推动工作相结合,以增强校级领导班子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驾驭学校事业发展大局、破解学校事业改革和发展难题、把握学校事业发展规律的能力。
加强院(系)层面中心组学习。通过学习,统一思想,提升境界,谋划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合力,进一步发挥党总支(院党委)的政治核心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学校的发展大计真正落到实处,在基层见实效。“十二五”期间,建立院(系)层面中心组学习联系制度,每位校领导分管的院(系)作为他们的联系点,每年参与一至两次分管院(系)的中心组学习。学校每年召开一次院(系)中心组学习交流会,及时发现典型,推介先进典型,并利用校园媒体加以宣传,起到示范作用。推进学校和院(系)之间、院(系)和院(系)之间的联动学习,努力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教职工理论学习是广大教职工统一思想、了解形势的重要途径。本着“灵活、多样、实效”的原则,从教职工的特点出发,选择教职工感兴趣的、与工作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结合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党的十八大精神等,采取座谈讨论、辅导报告、集中收看时事报告录像、参观等形式,有计划组织好教职工的理论学习,提高教职工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建校95周年为契机,大力营造爱校荣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每年的教师节,大力倡导尊师重教,激励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增强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确保每月集体学习一次,做到学习有考勤、有记录、有思考、有总结。
2.提高层次,理论宣传扩影响
2004年创办的“上财论坛”对推动我校理论宣传工作发挥了一定作用。“十二五”时期重点在于提高该论坛的层次,提高其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邀请校内外名家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上财建校95周年、改革开放35周年以及庆祝第30个教师节等主题,举办系列报告会。
在继续做好我校重大理论和宣传成果奖励的同时,“十二五”期间还要围绕重大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专家撰写有分量的理论文章,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学校影响。在把我校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推出去、显示我校理论实力的同时,还要发挥青年理论工作者的作用,尤其是发挥参加过教育部、上海市委宣传部培训的中青年理论骨干的作用,举办沙龙或讲座等。
3.强化特色,理论研究创品牌
“十二五”期间,继续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等主题,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开展征文活动,召开理论研讨会,激发师生员工的理论热情,进一步提高征文活动的参与率和论文的质量。
继续开展思政课题研究活动。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以课题为抓手,在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力求有所突破,更好地为学校决策服务。
(二)进一步抓好对内对外宣传
统筹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坚持以学校品牌传播为抓手,全面反映学校“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成就、品牌文化,同时妥善处理危机事件,维护学校品牌形象,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上财发展的校内外舆论环境。
1.整合校内各种传播资源,打造多媒体新闻传播平台
目前,校内新闻传播的主要载体是:校报、校园网首页文字、视频及图片新闻。针对现有的校内媒体主要存在新闻时效性不强、会议报道过多、不少报道的新闻价值不大、各载体新闻采写渠道不一以及新闻内容、形式不统一的问题,“十二五”时期,学校要整合以上各校内新闻传播平台,建立一个新闻信息处理的综合平台,由专门的报道人员统一采写加工新闻报道,传入稿库中,再由各校内媒体根据自身传播特性从稿库中选取所需稿件。同时,新闻中心要大力加强新闻网的建设,改变目前新闻网各版块内容由于由不同部门分别负责而出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力争使新闻网的版块设置更合理,内容更统一,成为一个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互动社区的多媒体传播平台。针对校报的校内受众正在不断萎缩,影响力也在下降的情况,“十二五”时期将对校报作如下调整:(1)进一步增强校报的贴近性和服务性。要尽量压缩会议新闻的篇幅,报道会议时关键是要凸显会议中与学校发展及师生利益有关的核心内容,减少套话、空话。要突破高校校报缺少舆论监督的现状,及时客观反映校园热点、焦点问题,关注校园民生。(2)要重视校报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味建设。校报要把重点放在深度报道上,对校园新闻进行深度挖掘和解读,并大力加强言论建设,多刊载一些陶冶情操的美文,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发表的窗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3)要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校报的某些专、副刊版面可在编辑或老师的指导下,由同学去组稿并采写、编排,发挥同学在办报过程中的作用。(4)加大校报在校内的推广宣传活动,以提高其在校园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关系活动,为学校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网络
“十一五”时期,学校新闻中心已基本建立了与各大媒体及新闻主管部门的良好的公共关系。“十二五”时期,学校新闻中心和相关部门要拓展公关活动的形式,利用庆典活动、大型学术会议、新闻发布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各界联谊活动等形式来建立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此外,拓展公关活动所针对的社会群体,不仅仅局限于与媒体的公关,还要注意搞好与政府、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学生家长、新闻界校友、兄弟院校相关部门的公共关系,营造于学校有利的社会关系网络。
3.拓展学校对外宣传的路径,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十二五”期间,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对外宣传,更好地展示我校的良好形象。在更加注重利用国内媒体宣传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成就、建立危机事件媒体公关机制的同时,要完善学校、院(系)英文网站的建设,向海外传递更加丰富、有效的信息,扩大学校的海外影响力;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媒体沟通方式,以重大事件为契机,抢占传播主动权,积极回应海外媒体的关注,及时、准确、主动地向海外媒体提供其所需要的新闻素材;通过海外教育展、我驻外机构文化教育处有计划地邀请海外新闻媒体记者来沪、海外媒体驻华记者进校采访,加强与海外媒体的互动,及时掌握信息传递进程及衡量传播效果,更加有效地开展海外宣传,着力提升学校形象。
(三)进一步搞好校园文明建设工作
要继续高度重视校园文明建设工作,扬长避短,与时俱进,积极引导,努力营造具有我校特点的崇尚科学、抱负远大、文明守礼的高雅校园文化环境,使全校师生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建设诚信、健康、平安的和谐校园。
1.继续抓好基础文明工作,文明创建全覆盖
针对教师,继续开展第七届、第八届“教书育人标兵”评选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好榜样;针对行政人员和窗口单位,为了激励他们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继续进行第四届、第五届“文明岗”、“文明窗口”评选活动,努力在学校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氛围;针对全校师生员工中值得赞颂的好人好事,继续开展两年一次的“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评选活动,弘扬正气,表彰先进;针对院(系、所),继续开展两年一届的校级“文明单位”评选活动,使学校文明建设工作有扎实的基础。
2.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诚信宣传教育不放松
学校要建立由主管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开展督促检查、调查研究、组织交流、表彰奖励、理论研究等工作。院(系、所)也要相应建立由院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负责、行政领导和工会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并将师德师风建设列入院(系、所)的常规工作。要倡导教师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努力禁绝学术不正之风。要建立健全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监督评估体系,对严重违反师德行为者,在教学质量评价、学术研究评价、岗位聘任、年度考核、职务聘任等方面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师风教育,如在每年教师暑期培训活动中,把师德教育纳入轮训内容;以每年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召开师德经验交流会;对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利用学校的网络、校报、视频新闻等媒体广泛宣传,也可通过座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形式,大力弘扬他们的高尚师德,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学校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继续开展“考试零违纪、还贷零违约”的“双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毕业论文无抄袭、求职简历无造假的“双无”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3.继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品牌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引进高雅艺术,为师生提供另一种精神食粮是我校的优良传统,已然成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项目之一。“十二五”时期,学校相关部门要继续密切配合,争取每年引进10场次以上各种形式的高雅艺术,让广大师生员工从中获益。此外,要充分发挥学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师生文体骨干、众多学生社团的作用,定期举办“蓝园杯”校园文化大赛、博雅人文艺术节、研究生“红五月”节、体育文化节等,并利用每年校庆、“五一”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迎新年活动等,举办文艺晚会、演讲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师生员工情操,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4.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建设健康校园
促进与维护校园人群健康,是建设健康校园的基石。“十二五”时期,要提高师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在校园内形成运动习惯、培养运动技巧,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并发症发生率。为此,我校的“健康管理中心”要从原来单一的医疗服务逐步发展到以预防、保健、治疗、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要把每年的11月定为“健康月”;要每月组织一次“快乐周二”教工健身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趣味运动比赛;要坚持“周周有体育协会活动”;要坚持工作日“天天有放松休闲活动”;要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人手一册发放“大学生健康宣传资料”,使大学生一跨入大学校园就能及时了解到健康校园、心理健康、现场急救与互救等知识;要通过校报、校园网等宣传健康知识和介绍相关技能;要逐步建立一套考核激励办法,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引导校园公共卫生行为。
5.继续做好安全防范,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要在已有安保成绩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努力形成人防、物防、技防、意识防范四位一体的防范体系,为师生创造一个有序、平安的校园环境。要整合校卫队、物业保安、楼宇管理队伍,建立和完善学生寒暑假夜间护校队和学生治安协管员队伍,加强教育培训,实行定点、分片包干、网格化管理,做好“人防”;充分发挥现有技防作用,2011—2012年,在原有基础上完成武东路校区主要道路、体育场馆、学生公寓周边、主要出入口等公共部位的电视监控系统和红外报警系统等技防建设,争取做到不留盲区,实现“技防”;学校相关部门对已有的防盗门窗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新建楼宇按规定要求装好门禁系统和防盗门窗,做好“物防”;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做到“意识防范”。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食品加工、防火等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安全工作例会、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等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校园交通管理,维护校园交通秩序。
(四)进一步强化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如何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师生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我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十二五”时期,我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三项建设”、提高“三个能力”,努力使我校的校园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
1.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着力提高主流文化传播能力
网站是提供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平台,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网络阵地建设,一要通盘考虑我校网站的总体布局,做好网站建设规划,优化网络结构,完善网站群建设,扩大网络文化主阵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要重点建设校园网主页、新闻网、思进网和文明网,使其成为传播党和政府以及学校声音、弘扬先进文化、引领网上舆论、宣传学校中心工作的主阵地;三要整体有序推进,形成以校园网主页和红色网站为主体,各二级网站、专题网站共存共荣,共同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
2.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服务能力
以校园网络文化品牌为抓手,以校园网络文化创新为动力,着力加强学校网络文化产品建设,不断丰富师生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优化我校各网站版块设置,及时更新内容,唱响网络文化主旋律。二是丰富网络文化产品,着力打造思进网、新闻网、友学网、就业网和BBS等一批网上特色品牌,围绕国家、上海市和学校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办好学校网络文化节,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教育能力、服务能力、娱乐能力和交流能力。
3.加强网络环境氛围建设,着力提高网络环境净化能力
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是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良好校园网络环境的营造,既有赖于刚性的管理手段,更有赖于柔性的观念教育。加强网络环境氛围建设,提高网络环境净化能力,一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参与“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文明新风;二要开展网上专项整治行动,关闭不符合要求的网站;三要抓好网上文明创建活动,如组织开展“优秀网站评选”、“文明办网示范单位评选”等活动。
四、“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
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党组织和行政的共同任务。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不断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提高思想认识
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是学校党和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各级党组织和行政要站在全面落实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建设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高度,站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的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使命感。要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学校各级党组织和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学校和院(系)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支持力度,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坚持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做好新形势下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动力。必须在继承以往好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贴近学校实际、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师生员工,大力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改革创新。要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使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健全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建设是精神文明的根本性建设。要建立健全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校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把各方面力量动员起来,形成各方面支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建立健全规范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师生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实现目标管理、分类管理,确保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基层、落到实处。要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如在宣传方面,要建立危机预防、危机应对的危机公关机制;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的维权体系和良好的工作机制;在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统筹机制、监管机制、联动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目标激励机制。
4.完善制度体系
要把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转化为政策措施,上升为规章制度。要研究制定学校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岗的管理办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避免出现“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现象。要修订和完善我校的文明单位测评体系、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师生科研行为道德规范、师生道德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学校文明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5.增加经费投入
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有经费保障。“十二五”时期,学校要深化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等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并在每年度的学校预算中不断提高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比例。
6.加强队伍建设
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归根到底要靠队伍、靠人才。学校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数量相对稳定、学历水平逐步提高、年龄构成日趋合理、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互促互补、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干部队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干部培训纳入学校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养,使他们适应知识更新快、新情况层出不穷的新形势。要根据工作需要,吸引和选拔一些有能力、有激情、想干事、愿奉献的人才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线,进一步充实和稳定队伍。要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加大交流、选拔、使用力度,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广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